秦國發兵攻打東周,向東周索求九鼎,周顯王(姬扁,出生年不詳,於西元前321年去世,在位48年)對此感到憂愁。顏率說:「大王請勿憂愁,請讓臣向東方的齊國請求協助。」顏率到了齊國後,對齊王說:「秦國真是不講道理,為了要得到九鼎而發兵攻打東周,東周的君臣計畫,與其將九鼎交給秦國,不如交給大國(指齊國)。解救快要被攻佔的國家,可以得到好的名聲;得到九鼎,是增加寶物。希望大王考慮」齊王大喜,發動五萬人的軍隊,命令陳臣思為主帥,解救東周,齊國發兵後,秦國才收兵回國。
齊國將對東周索求九鼎,周顯王又感到憂愁。顏率說:「大王請勿憂愁,請求讓臣前往齊國以解決此一問題」顏率到齊國後,對齊王說:「東周依賴齊國的主持正義,東周的君臣父子得以保存性命,東周願獻上九鼎,但不知道大國將從那一條路將九鼎運回齊國?」齊王說:「我將借道於魏國(梁國)。」顏率曰:「不可以。梁國的君臣想得到九鼎,在暉台下面,少海的上面,計畫著如何得到九鼎而有一段時間了,九鼎進入魏國,一定沒辦法出來。」齊王說:「那我將我將借道於楚國。」顏率說:「不可以。楚國的君臣也想得到九鼎,在葉庭中,計畫著如何得到九鼎而也有一段時間了,如果九鼎進入楚國,一定沒辦法出來。」齊王說:「那我將從那條路運回九鼎而回到齊國?」顏率說:「我們東周也為大王發愁。九鼎不像醋瓶子、醬罐子,可以隨便抱在懷裡,挾在腋下,提在手上,就可以拿到齊國來;也不像鳥聚集、烏鴉飛,兔蹦跳、馬奔馳那樣,毫不費勁就可到達齊國。從前,周武王滅掉殷商,得到了九鼎,只一個鼎就需要九萬人搬運、拖拉,九個鼎合起來就要八十一萬人,為了準備各種器械、衣服、用具等物,也需要這麼多人。現在大王即使有這麼多人,但又從哪條路運到齊國呢?我也很為大王發愁。」齊王說:「你來來去去好幾次,原來還是不給。」顏率說:「不敢欺騙齊國,只希望趕快決定到底走哪條路,敝國準備運鼎,等待大王下令。」齊王索鼎之事只好作罷。
原文:
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,周君患之,以告顏率。顏率曰:「大王勿憂,臣請東借救於齊。」顏率至齊,謂齊王曰:「夫秦之為無道也,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,周之君 臣,內自盡計,與秦,不若歸之大國。夫存危國,美名也;得九鼎,厚寶也。願大王圖之。」齊王大悅,發師五萬人,使陳臣思將以救周,而秦兵罷。
齊將求九鼎,周君又患之。顏率曰:「大王勿憂,臣請東解之。」顏率至齊,謂齊王曰:「周賴大國之義,得君臣父子相保也,願獻九鼎,不識大國何塗之從而致 齊?」齊王曰:「寡人將寄徑於梁。」顏率曰:「不可。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,謀之暉臺之下,少海之上,其日久矣。鼎入梁,必不出。」齊王曰:「寡人將寄徑於 楚。」對曰:「不可。楚之君臣欲得九鼎,謀之於葉庭之中,其日久矣。若入楚,鼎必不出。」王曰:「寡人終何塗之從而致之齊?」顏率曰:「弊邑固竊為大王患 之。夫鼎者,非效醯壺醬垂耳,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;非效鳥集、烏飛、兔興、馬逝,灕然止於齊者。昔周之伐殷,得九鼎,凡一鼎而九萬人輓之,九九八十一萬 人,士卒師徒,器械被具,所以備者稱此。今大王縱有其人,何塗之從而出?臣竊為大王私憂之。」齊王曰:「子之數來者,猶無與耳。」顏率曰:「不敢欺大國, 疾定所從出,弊邑遷鼎以待命。」齊王乃止。